只是問一下 (31):誰是我的鄰舍?
一直以來,我記憶中的最大的誡命是愛上帝和「愛人如己」。英譯本聖經毫不含糊地翻譯為「你的鄰舍」,不是「人類」。然而,在今天這個意識形態當道的世界,就算英譯本寫得這樣明確……
只是問一下 (30):白袍?
上世紀九十年代末,當時尚未成名的神學家范胡澤(Kevin Vanhoozer)曾經對班上的學生說:白袍取代了牧師袍。他的意思是甚麼?當西方文明發展到啟蒙運動之時,「去問你的牧師」已經不受歡迎……
只是問一下 (29):父親樂見甚麼?
我是一個兩歲男孩的祖父。看著孫兒,讓我回憶起當年還是個年輕父親的時候,照顧兒子和女兒的情況。我記得身為父親所經歷最好和最壞的時刻——全都是孩子給我帶來的心情起伏……
只是問一下 (28):為何他不能問問題?
他只是要透過辯論和問問題來開啟思想罷了。每次都斯文有禮,尋根究底,以愛待人。寇查理(Charlie Kirk)已遭槍殺。他現在無法再問問題。為何不容他問問題呢?
只是問一下 (27):摩西會說甚麼?
我的生命逐漸消逝。一個一百二十歲的老人。四十年沒有強積金的工作。喔喲!一份沒完沒了、令人討厭的苦差。我的工作不是做得頂瓜瓜,但至少我完成了你的託付。此刻,我站在這片土地邊緣……
只是問一下 (26):何謂禱告的殿?
為何以色列的聖殿會自動變成外族新教徒的教會?再者,為何耶穌時代的禱告場所,會自動變成香港基督教教會的祈禱會?對此,沒有人仔細研究過,令這種想法至今仍然大行其道……
只是問一下 (25):何等的眼神?
何等的眼神?很難想象,一個如彼得那樣的老粗會肯承認自己的錯誤。然而,這一次凝視耶穌的眼睛後,彼得竟然出去哭泣!不只是哭泣,還是痛哭。他必定深受觸動,才會出去……
只是問一下 (24):要是與地獄或煉獄無關呢?
這個問題或許有點冒瀆。若我們俯瞰財主和拉撒路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,俯瞰財主與阿伯拉罕的對話,探尋其中更大的題旨,豈非有意思?不錯,有些細節是相當有趣的。只是俯瞰?焦點該放哪裡?
只是問一下 (23):選哪個答案?
事件由一個熟識摩西律法的律法師向耶穌查問開始,他詢問耶穌該做甚麼才可以得到永生,最終使耶穌說出著名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。這裡是要討論上天堂嗎?抑或設定愛的界線?還是……
只是問一下 (22):你有誰的形象?
我從來不明白,為何有人總以為無論聖經記載耶穌做過甚麼,說過甚麼,必定有瑞士軍刀的功能。也許人非常尊重耶穌。或者聖經。耶穌的一言一行,必須蘊含多重智慧。就像一把瑞士軍刀……
只是問一下 (21):英雄的沉默歲月有意義嗎?
不管是甚麼,劇本都一樣。英雄、個人、法人,都沒有分別。書本和錄像,談的都是奮鬥、成功、建樹,鮮有探究那些「未知的」年日。我稱之為「沉默的歲月」。只要想一下……
只是問一下 (20):十字架上有耶穌像就是褻瀆?
我自小在天主教學校讀書。因此,當我看到十字架上的耶穌像,或所謂「偶像」,肋旁滴血,頭戴荊棘冠,根本不當一回事。不過,當我經由新教找到耶穌之後,看法也隨之改變……
只是問一下 (19):壞?好?
幾年前,美國 NBC 首播一套電視連續劇《命運航班》(Manifest)。故事敘述一架航行中的飛機離奇失蹤,於五年後著陸。該航班是 828 號班機。它有一句標語:「萬事向好」……
只是問一下 (18):「敬畏上帝」指的是甚麼?
我向來對論資排輩非常反感,但諷刺的是,我創業的職場是政府,而政府就是最講究職級高低的地方。無論如何,每當我看到一個場景,裡面的基督徒似乎在天上分門別類……
只是問一下 (17):為何祂不尋找?
一張三腳櫈必須有三隻長短一樣的櫈腳。不然它就會搖晃不定。耶穌曾經說過三個比喻……讀這三個比喻給人一種搖晃的感覺。不錯,三個都談到失落。三個都談到得回。三個都……
只是問一下 (16):那堆狗糞從哪裡來?
以往我習慣早上沿沙田城門河慢跑。有人在遛狗。長者。傭工。主要是他們。偶爾,狗糞會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。讓人討厭。也危險。我繼續慢跑,腦袋開始推測……
只是問一下 (15):我們和你們
我不是猶太人。所以,每當聖經說「你們」,我從沒戴著猶太人的眼鏡來理解。我以為這是指「我」,沒有其他。從來沒有想過這可以是一個猶太人對另一個非猶太人說的!同樣……
只是問一下 (14):無用?
亞伯拉罕:差勁的丈夫……摩西:兇手和逃犯……保羅:謀殺幫兇。誰人如此無用,值得將他或她僅餘的日子浪費掉?
只是問一下 (13):再一次,雅各怎能如此?
一向以來我都認為,創世記第三十二章的故事旨在教訓人,上帝對於人懇求祂是會心軟的。這就是為何一個軟弱的雅各仍然能夠佔上風並索取到祝福。現在我感到這種想法相當粗糙……
只是問一下 (12):雅各怎能如此?
他獨自一人。家人都離去了。財產都交由僕人帶走。只剩他一人,與天使摔跤。沒有任何幫助。然後……就在這關鍵一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