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問一下 (22):你有誰的形象?
多年以前,我們舉家移居美國。我的兒子在購物商場看到一件物品,非常著迷,於是買下來,寄回香港給他的舊同學。
一把瑞士軍刀。
萬能刀。
我從來不明白,為何有人總以為無論聖經記載耶穌做過甚麼,說過甚麼,必定有瑞士軍刀的功能。
也許人非常尊重耶穌。
或者聖經。
耶穌的一言一行,必須蘊含多重智慧。
就像一把瑞士軍刀。
因此,每當耶穌說甚麼,那必定是要揭穿真相、教導屬靈真理、指向道德典範,甚至規避政治陷害。
同一時間。
瑞士軍刀。
耶穌是上帝的兒子。
祂理應像一把瑞士軍刀。
甚至更好。
可惜,所有物品不都是瑞士軍刀。
筷子是用來夾東西,例如夾魚蛋。
篩是用來過濾,例如舀雲吞。
用錯誤的工具,就達不到目標。
因此,每當我聽到有人引用下面的經文來辯護政教分離的時候,總是感到惱火:
「凱撒的歸凱撒;上帝的歸上帝。」(馬可福音十二章17節《和合本修訂版》)
為何耶穌要那麼小心翼翼,防備自己跌入對手的圈套,以免最終成為凱撒牢房的階下囚?
祂真的有必要找一句既能教導又能規避陷阱的話嗎?
耶穌需要一把瑞士軍刀嗎?
專注尋求一個萬能回應代價不輕:失卻重點!
也許,耶穌根本就不關心納稅的事——遑論政教分離,祂的回答,是要指責發問者,難道他們忘記了該效忠於上帝嗎?
那豈不是更嚴重的錯誤?
為何不專注於耶穌在馬可福音十二章16節的問題:
「這象和這名號是誰的?」
誰的象?不是銀幣,是他們。
除了上帝,還有誰的象?
「凱撒的歸凱撒;上帝的歸上帝。」(馬可福音十二章17節《和合本修訂版》)
這豈不是呼召以色列人要記念他們的上帝嗎?
這豈不是喚起他們對創世故事的記憶嗎?那裡的「象」與這裡的「象」,豈不是互相呼應嗎?
「上帝說:『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,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……』」(創世記一章26節《和合本修訂版》)
為何不把瑞士軍刀忘掉?
為何不專心尋找一件單一用途的工具,聚焦於它的關鍵功能?
為何不重新檢視我們對獨一上帝的忠誠?祂的形象是全人類所共有的。
只是問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