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問一下 (21):英雄的沉默歲月有意義嗎?

不管是甚麼。
劇本都一樣。

英雄、個人、法人。
都沒有分別。
書本和錄像,談的都是奮鬥、成功、建樹。
鮮有探究那些「未知的」年日。

我稱之為「沉默的歲月」。

不過,就我們所認識的,歷史都是為勝利者而寫——只告訴讀者故事的光明面。

只要想一下:

亞伯拉罕把以撒放上祭壇。他最終得回兒子,且完好無損。在此之前,當他一路和以撒步向祭壇的時候,他在想些甚麼?

約瑟在埃及成為一人之下、萬人之上的宰相,並因此拯救了以色列人脫離饑荒。之前他在牢獄之中的艱困,留下了甚麼痕跡?

摩西分開紅海,四十年間用嗎哪餵養以色列人。在他看到荊棘火焰之前的四十年,他的日誌記錄了甚麼?

大衛建立了聯合王國。可是,當他殺死歌利亞之後,在逃亡期間,他心中有甚麼打算?

保羅是外邦人的福音使者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然而,當他遇上亞拿尼亞之後,他內心的掙扎和成長,又有誰知道?

甚至耶穌。
被釘、復活、升天。
對於那沉默的三天,人們有何認知?

這些問題未必引到甚麼答案。
雖然也許有些回音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成果並不引導研究,而是隨之而來。

聖經的焦點哪裡得知?
探索的興趣和深思哪裡找?
人類發明所必需的唱反調態度哪裡尋?

我只是問一下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只是問一下 (22):你有誰的形象?

Next
Next

只是問一下 (20):十字架上有耶穌像就是褻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