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問一下 (17):為何祂不尋找?
一張三腳櫈必須有三隻長短一樣的櫈腳。
不然它就會搖晃不定。
耶穌曾經說過三個比喻。
(解經者主張這該是一個比喻的三種表達,讓我們暫且不討論這點。)
第一個比喻談及一個有一百隻羊的牧羊人,他去尋找失落的一隻,找到了,就和朋友一起慶祝。
第二個比喻談及一個有十塊錢的婦人,她點上燈,在屋內尋找失落的一塊,找到了,就和朋友一起慶祝。
第三個比喻談及一個有兩個兒子的父親,幼子離家成為浪子,父親在自己的莊園內等待。失落的兒子終於歸家,父親就和家人及朋友一起慶祝。
讀這三個比喻給人一種搖晃的感覺。
不錯,三個都談到失落。
三個都談到得回。
三個都談到失而復得的喜樂。
搖晃的感覺並不來自這些。
搖晃的感覺來自極度的失去平衡。
牧羊人尋找。
婦人尋找。
父親沒有尋找;他只是等待。
非常的不平衡。
三腳櫈會摔倒。
從比喻的層面看,在三個比喻的框架之內,是失去平衡的。
父親,那個想象中最該去尋找的角色,從沒這樣做。
耶穌會講出這樣不平衡的比喻,往好的方面說,是令人費解的。
從路加福音的層面看,記錄耶穌講說比喻的是第十五章,在這章的框架之內,是否仍然感到不平衡?
許多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,要聽他講道。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:「這個人接納罪人,又同他們吃飯。」耶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……(路加福音十五章1至3節《和修》)。
誰是失落的?
稅吏和罪人?
法利賽人和文士?
有人在尋找失落的人嗎?
誰在尋找?
只是問一下。
Parables window, Keswick (Antiquary, CC BY 4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)